中歐班列作為連通歐洲各國陸路運輸的主力軍,已成為相關國家進出口貿易的主要橋梁。一方面,積極推動中國出口產品拓展國際市場;另一方面,促進中歐共同發展共同繁榮,使歐洲各國分享到中國班列帶來的種種實惠和便利。
中歐班列正深刻改變全球物流產業鏈版圖,是中國鐵路融入全球現代物流業并快速發展的價值選擇,中國正努力把中歐班列打造成建設“一帶一路”最大的運力池。當前,中歐班列為穩定國際物流供應鏈,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,助力國際防疫合作、經濟復蘇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牧原在接受《航運交易公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,中歐班列開拓新業務,實現逆勢增長,不斷刷新運營以來的紀錄。全社會復工復產之后,各地對中歐班列的發展策略做了諸多調整,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的變化。
第一,東部、南部沿海地區將中歐班列作為海運航線的重要備份,成為建立國家供應鏈安全體系的重要途徑之一。以往中歐班列呈現中西部強、東南部弱的態勢,但如今沿海地區的班列數量增長非常快,如近期開通的“齊魯”號和“灣區”號中歐班列。
第二,央企加大對中歐班列業務的投入。過去中歐班列運營主體多為地方企業,現在中遠海運集團、招商局集團等大型央企都在重新布局中歐班列,調整業務重心,不僅全面參與班列的貨源組織,更承擔起班列運營主體的角色。
第三,各地班列開始進行整合。省域內班列在整合過程中,誕生了新的一批班列品牌,標志著中歐班列將逐步走向區域、境內外和運貿協同的發展之路。通過此次疫情,國內中歐班列平臺公司會加速分化,有競爭力的平臺公司將進一步擴大影響力。整個市場會有一次洗牌,從而逐步走向產業集中化,如成都和重慶已經開展包括統一品牌等方面的合作。這種變化對中歐班列的發展是有利的,可以推動頭部企業加快技術積累、更新,以及擴大再生產的能力;而越分散的市場,越容易打價格戰,導致誰都無法做大做強。
李牧原表示,近期走訪了一些地方,得出一個判斷,即中歐班列又一波加速度即將出現,這一波將更精彩!
>下一篇:中國外運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報告
此文關鍵詞 中歐班列